toppic

“研传新青年”热议“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6月10日上午,中山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研究会(简称“研究会”)“研传新青年”系列研修活动第四期——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座谈会在政务学院举办。研究会指导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朱贞做主题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研究会成员与老师进行深入研讨,集中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述。

      座谈会伊始,朱老师先让在座同学一一提出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有什么见解和疑问,希望大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探讨。朱老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两个重要层面,一是来自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二是我们当下要回答的时代之问,即我们为什么今天要提中国的现代化,以及现代化为什么要和民族复兴关联在一起。主题座谈会的分享主要围绕:为什么二十大是重大历史关头的重要会议、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个方面展开。

 

壹 重大历史关头的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成为这次大会的重要时代背景。党的二十大的目标定位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具体落实的行动指南。

▲ 座谈会开场

 

贰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实现现代化始终是中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民族复兴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出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的思考与探索。1944年,毛泽东指出,“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现代化的国防。到1964年,中国的现代化的基础有了很大的改变,“四个现代化”的内容转变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此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绕不开的主题。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一直到党的十九大,都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同时期的演绎。

      在实践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对于现代化的思考也在与时俱进。1979年,邓小平提出,搞建设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沿着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进一步设计了“新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现代化的总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 座谈会现场

 

叁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对西方现代化困境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特色: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 朱贞老师作主题报告

 

      紧接着,在场同学就与老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践路径、发展难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 同学们与老师面对面交谈

 

01 陈冰

      朱老师以二十大报告开始,将研究视角带入中国式现代化的讨论,现代化是一个政治学的经典命题,尽管现代化先发于欧洲,但是中国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为全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国家建设中,现代化是必经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也并非闭门造车,与世界的互动相融是大势所趋,最终面向的无疑是全人类共同的命运。

 

02 朱滔

      党的二十大指出,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座谈会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构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出发,从我国发展的实践出发,从对于西方现代化的改良出发,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完善,内涵逐步丰富成功。党的二十大,成功推进和扩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指明了奋斗方向。

 

 

03 李嘉源

      通过本次座谈,我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的确,让14亿人口实现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无数的机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04 余俊杰

      通过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独特性,也认识到中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的必然性。大江滔滔,大潮滂滂,党的二十大召开标志着我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于个人而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自觉将社会需求与个人理想相结合,坚定不移的跟党走。

 

      随后,研究会临时团支部副书记史沛婕同学对本学期“研传新青年”研修活动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本学年以来,研究会聚焦主责主业,把着力提升社团成员的理论素养和传播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研传新青年”研修项目。至今已开展了经典著作研读讲座、广州深圳外出参访实践、集体研讨等丰富多样的研修活动,社团成员的学习成效显著,得到一致好评。同时,研究会也注重将思想传播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修过程,鼓励引导社团成员在学习实践中发挥个人所学,当众讲解分享先进理论、红色历史背后的思想脉络和生动故事。研究会后续将不断完善研修的内容和形式,完善宣讲团队建设和传播渠道建设。

 ▲ 史沛婕同学作阶段性总结

 

      朱贞老师对研究会的一系列工作表示认可,指出研究会只有持续办好有意义的活动,打出社团品牌,才能吸引更多同学加入。同时,社团成员们自身需要练好硬本领,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素养,才能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同学们对朱贞老师的指导表示感谢,未来将坚定信念,争做“研传新青年”,为打造高质量的思政社团而不懈努力。

      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落实到个人学习和实践的进程中,立志做有理想、懂理论、能传播、肯奋斗的“研传新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 活动合影留念

 

      “研传新青年”是中山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研究会打造的集体研修系列活动。在常态化研修中,我们以丰富的形式学习有深度的内容,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致力于提高社团成员的理论素养和传播能力。相关活动面向全校同学开展,欢迎同学们持续关注,一起加入“研传新青年”,我们共享理论学习成果,共同传播先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