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中国基层治理论纲》教材编写讨论会顺利举行

发布人:王姗姗

      为反映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深刻变化、推动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促进中国政府与政治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2025年4月13日上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善衡堂S305会议室举行《中国基层治理论纲》教材编写讨论会。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杨雪冬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肖唐镖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肖滨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郎友兴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周旺教授等校内外专家、学院多名教师和教材编写组成员参加会议,围绕教材基本思路、结构框架、内容编排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会议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助理王清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肖滨教授作开幕式致辞。肖滨教授首先对各位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与会专家的长期支持致以诚挚谢意。同时,肖滨教授结合多年教材编撰经验,对教材编写组提出建议和期盼,强调教材编写要严把政治关、夯实质量关、突破创新关,从而打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品教材。

      在会议的第一环节,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王清教授做主题发言,从自主人才培养、教材体系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教材编写讨论会的背景,并结合《中国政府与政治》《地方政府管理》等相关教材情况,详细阐述了该教材的定位、逻辑框架、章节安排和编写进度。

      主题发言结束后,全体与会专家围绕该教材进行了细致点评。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杨雪冬教授认为要进一步明晰各章节在整书中的位置及作用,建议结合官方政策文件对“基层”的概念加以阐释,区分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治理的关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肖滨教授认为教材编写要突出自身亮点,关注基层治理领域近年来的新变化,主张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教材框架结构,把握宏观理论与微观实证之间的平衡。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肖唐镖教授认为基层治理的教材编写要把握写作深度,既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也要让基层工作者开卷受益,建议增加基层治理研究方法。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郎友兴教授认为要根据教材的适用对象确定教材写作风格,注意章节内部以及章节之间的逻辑关联,同时建议在每个章节最后精选推荐阅读书单。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周旺教授分享了其学院在教材编写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建议以基层治理的议题与问题编排内容,并在每个章节增加相关案例,为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提供经验支撑。

      在会议第二环节,教材编写组报告了各章写作思路。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吕普生教授、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方木欢副教授、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刘玲斐副研究员、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彭晓旭博士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刘海超助理研究员依次介绍了各自负责的章节内容与写作思路,并就目前遇到的编写问题提出想法和思考。发言结束后,五位专家就各章节主题相关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并对各章节框架结构和写作思路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的建议。

      最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王清教授对与会专家和教材编写组成员表示感谢,认为此次会议不仅明确了《中国基层治理论纲》教材编写的总体方向和具体思路,而且深度了解了兄弟院校教材建设的工作经验,对下一步教材编写有重要意义。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材体系建设工作,通过设立教材编写基金、简化项目申请流程,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已资助教材十余部。学院为教材编写提供服务保障:启动写作时,围绕教材大纲,召开教材编写讨论会;教材完成后,围绕教材初稿,召开专家评审交流会,助力本科自主人才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