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红色征程 汲取奋进力量 | “研传新青年”参访广州红色纪念基地
2023年4月16日,中山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研究会(简称“研究会”)“研传新青年”研修项目走入广州市越秀区,开展党史学习实践活动。社员们来到广州市越秀区参访红色纪念基地,先后在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进行观摩学习,寻忆广州红色史迹,感悟党百年栉风沐雨的红色征程。
01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春园、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参访
16日上午,研究会的成员们首先来到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1923年4月,中共中央机关迁往广州,春园成了党中央的重要活动场所。中共三大召开期间,会议代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张太雷、瞿秋白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都住在春园24号。春园为中共三大的筹备工作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召开提供了场所,代表们经常在这里讨论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纲、党章问题,起草大会的宣言和各项决议草案,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同学们在参观会议代表住所和会议室的过程中了解、追忆革命往事,并通过场馆设置的探索项目学习中共三大的相关知识。


▲ 研究会的成员参观现场
随后,同学们前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至少40名来自全国各地及共产国际的代表出席大会。纪念馆通过油画、文物、雕塑、立体场景、全息影像等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召开过程、重大成果,大家认真观看陈列展览并聆听讲解,沉浸式感悟中共三大的光辉历史,追忆革命先辈的奋斗征程。中共三大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统一战线方针策略,解决了革命发展中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重要问题,从而推动了国共两党历史上的首次合作。一块红色石碑在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上屹然矗立,镌刻着“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这一振聋发聩的口号,百年前,随着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席卷中国大地,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志在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封建军阀,解放被压迫的中华民族。






▲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学习
历史风云变,百年党旗红。一百年后,在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上,研究会成员们在鲜红的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用铿锵有力的誓词回望初心,必定铭记先辈筚路蓝缕奠基立业,以青年力量赓续绵延红色血脉,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 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
02
风起云涌的工农运动: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农讲所旧址纪念馆参访
下午,研究会成员来到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通过参观展陈文物和复原场景,学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诞生及其在广州领导工人运动的历史,体验当时的革命环境。1925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成立了中国工人阶级全国统一的工会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选出林伟民、刘少奇、邓中夏、苏兆征、李立三、李森、刘尔崧等25人为执行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正式实现了全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团结统一。中华全国总工会成为大革命时期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领导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上海“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大力发展各地工会组织,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
行程的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农讲所旧址为番禺学宫,是明清时期广州培养儒生、祭祀孔子的所在地。1926年,毛泽东在此地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历届农讲所中,这是规模最大、招生范围最广、学习时间最长的一届,由周恩来、彭湃、恽代英、萧楚女、李立三、阮啸仙等21位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担任教员,毛泽东亲自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3门课程。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学员在这里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与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革命斗争。

▲ 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红墙黄瓦,古树掩映,农讲所旧址纪念馆在阳光下显得古朴而庄重,诉说着农民运动骨干学习成长,带领全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奋斗历程。在参访过程中,同学们就党领导农民运动的光辉历史展开热烈讨论,为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而深感动容。在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里,农讲所的教员和学员奔赴全国,不畏牺牲,甘洒热血,点燃了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投身于农民运动的彭湃、恽代英、萧楚女等革命英雄以恒心守初心、以生命赴使命,他们的名字熠熠生辉,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气节和初心使命。



▲ 同学们现场讨论

▲ 合影留念
研究会成员研修感想
· 李雅轩:
4月16日,我作为研究会的一员参观了中共三大旧址,中国三大是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实地参观游览,重温我党当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我深感精神上得到振奋,思想上受到洗礼。特别是改建后的三大旧址增加了不少文物,也结合高新技术全方位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年代沧海横流中的先辈们的爱国情怀与革命精神,让我们隔着悠悠岁月聆听到了他们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发出的激昂呐喊。
· 刘波麟:
在研究会的组织下,我参观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在参访过程中,我了解了农讲所在革命奋斗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也深入学习了农讲所的优秀教员和学员的事迹,例如,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培养800多名学员,学员们毕业后奔赴各省、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我也有幸亲眼看见了珍贵的历史文物,例如农民运动讲习所证章和毛泽东主编的《农民问题丛刊》等。通过这次活动,我在红墙古树的实景氛围中切身感受到了历史的余晖。
· 李嘉源:
广州是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地点,一天的参观,让我对党的早期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共三大确立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正确路线,为第一次国共合作铺平了道路;而总工会和农讲所正是国共合作的成果——党一方面团结工人群体,领导罢工、创办报纸、开办学校,有力凝聚了工人的力量;另一方面发动农民群众,传播先进思想、提升农民觉悟,使全国各地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我的心得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社会实践中应抓住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科学认识到,在抗击帝国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团结能够团结的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为此,三大《决议》将国民革命运动作为中心工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二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农民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体,提升农民思想觉悟、激活农民斗争热情,对于党开展革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思想上提升农民觉悟,在实践上指导农民斗争,充分体现出党始终以群众为中心,善于教育群众、始终相信群众、敢于发动群众的优良特质。
三是要将理论联系实践。在成立早期,党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和苏联的成功经验,以在大城市发动工运为主要工作。然而,当时的党组织对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实际。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理论,发动秋收起义,将力量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山区,最终为革命保留了火种。
“学史以明志,鉴往而知来。“研传新青年”项目带领社团成员追寻中国共产党在广州的革命史迹,重走红色征程,回溯历史场景,组织同学们深入研习党史知识,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前进力量,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此,也诚挚欢迎同学们关注、参与研究会的后续活动,让我们一起争做“研传新青年”!
